Monday, January 11, 2010

Perda to replace the steel posts at Batu Ferringgi Chinese Cementary







Perda to replace steel posts at cemetery

As reported in The Star

THE Penang Regional Development Authority (Perda) will be replacing the steel fencing posts, which were recently put up at a century-old Chinese cemetery in Batu Ferringhi, with stone pillars within two weeks.

State Non-Muslim Religious Places of Worship Committee chairman Wong Hon Wai said Perda would also be repairing the tombstones that were damaged when the posts were put up earlier.


Damage control: Wong (foreground, right) with temple committee members and concerned residents identifying the steel fencing rods to be removed.

“They’ve already removed the posts which obstructed the tombstones. They also agreed not to put up a fence to demarcate the 0.17ha land where some 70 graves had spilled over to,” he told newsmen after visiting the cemetery yesterday.

A group of Perda representatives, the cemetery’s management, Tang Sang See Temple Association, and Tanjung Bungah assemblyman Teh Yee Cheu were among those present to help identify the posts to be removed.

Wong, who is also state executive councillor, said the previous state government should have been more careful when alienating the land to Perda in 1992.

Perda had put up the posts on Dec 7 to demarcate the land, located in Teluk Bahang bordering Batu Ferringhi. This prompted a protest by a group of 60 Batu Ferringhi residents on Dec 27.

The following day, Perda chairman Datuk Azhar Ibrahim said it had no plans to disturb the burial plots on humanitarian grounds as it was not good to disturb the dead.

On another matter, Wong said the state had appointed Penang Municipal Council secretary Patahiyah Ismail as the commissioner of building effective Jan 6 until Feb 28.

“We are formalising her appointment until a new council president is appointed,” he said.

As reported in Guangmin
解決70墳墓“越界”爭議

非回教徒膜拜場所小組主席黃漢偉說,峇都丁宜公塚約70座墳墓“越界”引起的爭議已獲初步解決,檳州區域發展機構已同意暫時停止興建圍籬計劃,改以石柱劃分私人地和墓地。

他表示,這機構、州政府和居民已達致初步協議,目前已把多數插在墳墓上的鐵枝拔除,並同意暫時停止興建圍籬,改以不超過1英尺的石柱作為分界線。

他說,這機構也會為那些在興建圍籬計劃下破損的墳墓進行修補。丹絨武雅區州議員鄭雨周、居民和這機構也會鑑定還有多少根鐵枝需要拔除。

他指出,有關問題會在一兩週內解決。目前的解決方案也獲得各造接受。

他表示,當山寺信理員會對這些墳墓進行田野工作,作為資料收集。據知,這寺信理員陳漢水於1922年已葬在這墳地,其父親陳登仕也在光緒26年葬在這墳地。

針對記者詢及那些直接葬在私人地的墳墓將如何解決時,黃漢偉指這問題暫時還沒有解決方案,會在較後商討如何解決。

前朝賣地官員沒做好工作

檳州城市及鄉村規劃、房屋和藝術委員會主席黃漢偉認為,前檳州首席部長丹斯里許子根必須就墳墓越界的問題作出交代。

他指出,據資料顯示,前朝國陣政府是於1992年通過以308萬令吉地價,將土地轉讓給檳州區域發展機構,這段土地後來重新規劃為旅遊用途。

“根據程序,土地進行轉讓前,土地局官員必須前往現場調查及拍照。這次鬧出墳墓越界的問題,明顯是當時有關方面沒有把這些工作做好。”

當天出席視察的官員有來自檳州土地局、城鄉規劃局和警方等。

As reported in Sinchew
峇都丁宜公塚圍籬取消!‧改豎1呎高分界石
2010-01-08 12:51

在準備圍籬的鐵柱背後,佔坐山望海風水位置的墳墓,其實位於檳州區域發展局的地段上。(圖:星洲日報)

直接插在墳墓上的鐵柱已被拔除。前右起為阿芝米和鄭雨週。(圖:星洲日報)

黃漢偉(右)和峇都丁宜居民對話。(圖:星洲日報)

有圖為證,這座墳墓於獨立前的1948年已葬人。(圖:星洲日報)

黃漢偉在視察墓地。(圖:星洲日報)
1 of 5(檳城)檳州區域發展局準備在峇都丁宜公塚圍籬的問題終於獲得解決,當局改變初衷取消原來的圍籬之舉,改為在涉及“被侵佔”的墳地豎立1呎高的分界石。

將修復所有受破壞墳墓

當局答應將在兩週之內動工,修復所有因為圍籬而遭受破壞的墳墓。

行政議員黃漢偉和當地州議員鄭雨週週四(1月7日)上午,帶領檳州區域發展局總經理拿督阿芝米、警方人員、檳島東北縣縣署官員、城鄉規劃部門人員和峇都丁宜居民,實地視察受影響墳地。當時所有插在墳墓上的鐵柱,已經被拔除。

分界石界定土地分界線

墳墓問題關係敏感的民間宗教信仰,檳州區域發展局無視於墳墓的存在,準備以圍籬界定所擁有的地段,在一些墳墓的土堆上豎立鐵柱,尚未圍上籬笆,已引起峇都丁宜華社嘩然。

雖然有關在墳墓上的鐵柱已拔除,同時決定不再圍籬笆,當局認為還是應該界定土地的分界線。當局已和居民取得初步協議,有關分界石不會直接插在墳墓上。

“批地段地契前已有墳墓”
黃漢偉:前朝未妥善安排

黃漢偉說,前朝政府於1992年批准公塚毗鄰地段的地契時,有關地段已有墳墓的存在,卻沒有作出妥善的安排,以致留下棘手的問題。

該公塚共有70個墳墓設在目前檳州區域發展局的地段上。而涉及的墳墓多數位於較高處坐山望海的好風水位置。

這些涉及侵佔他人土地的墳墓,其實早在土地易主前已存在,有些墳墓甚至在馬來西亞獨立前,已在那裡佔有了坐山望海的好位置。

一名居民鍾德山告訴記者,他的外祖父母的墳墓也涉及“侵佔”他人土地,事實上這座墳墓於1948年已存在。

黃漢偉要求公塚的管理單位峇都丁宜當山寺,建立詳細的檔案,把每一座墳墓記錄在案,包括在公塚地段和非公塚地段的墳墓,以便將來處理問題時有詳盡的資料。

佔地4依格
居民死後有葬身地保障

峇都丁宜公塚佔地4依格,它是當地居民逝世之後有葬身之地的保障,在各地公塚面對墳地不足的問題時,當地還有一個專為居民而設的公塚。

居民說,公塚管理單位當山寺的信理員陳溪水於1922年已葬在那裡,而陳溪水的父親陳登仕於更早的光緒25年葬在那裡,可以說,這是歷史悠久的墳地。

As reported in Sinchew
峇都丁宜公塚風波‧前朝被指未曾勘察實況‧土地轉移疑草率通過
2010-01-06 10:38

黃漢偉(右)與黃偉益(左)出示西南縣署提供的峇都丁宜公塚週圍最新土地劃分圖。(圖:星洲日報)

沈亞才(右二)與葉雙喜(右四)以無法為70座墳墓的後人做決定,以及墳墓可能破壞風水為由,拒絕移走“越界”的墳墓。右一為羅斯里。(圖:星洲日報)

土地稅單上的業主地址是廣汀會館的地址,但峇都丁宜公塚卻不屬於廣汀會館。(圖:星洲日報)
2 of 3(檳城)以許子根為首的前朝政府於1992年,把峇都丁宜3片土地轉移到檳州區域發展局(PERDA)名下前,不曾到當地勘察,草率通過土地轉移程序,以致發生今日峇都丁宜公塚70座墳墓險被籬笆隔開事件?

檳城峇都丁宜公塚內70座“越界”到檳州區域發展局土地的墳墓後人堅持不移走,並要求檳州政府和檳州區域發展局能夠達致一個合理且圓滿的方案,讓已經存在30至100年的墳墓繼續保留在檳州區域發展局的土地。

三造協議暫不移走70墳墓

管理峇都丁宜公塚的當山寺理事會5名代表,週二(1月5日)在檳州政府安排下,與檳州區域發展局總經理拿督阿茲米對話。三造達致初步協議,即暫時不移走70座墳墓。

檳州首席部長政治秘書黃偉益、丹絨武雅區州議員鄭雨週、升旗山區國會議員的政治秘書丁國亮、西南縣署副主任羅斯里等人也出席對話會。

在這之前,檳州區域發展局主席拿督阿查哈,也表達了不會要求移走已佔據區域發展局土地墳墓的意願。但他與阿茲米同樣有所保留地表示一切仍需視區域發展局董事會的最終決定。

檳州非回教膜拜場所理事會主席兼檳州行政議員黃漢偉在會議後說,檳州區域發展局已經指示建設籬笆的承包商停工,並等待新方案出爐後才決定下一步行動,並相信各造於週四(1月7日)上午實地巡察後,區域發展局能與當山寺理事會達致雙贏方案。

他說,州政府翻查檳州西南縣土地局的記錄後,證實檳州政府於1992年把3片總面積大約2.8公頃,以及另一片大約0.615英畝的州政府土地,轉移到檳州區域發展局名下。區域發展局當時繳付308萬令吉,把土地轉換成旅遊業用途。

“不過,我們還無法確定州政府當時有沒有設下特定條件,這必須翻查當年的行政會議記錄才能得知。另外,阿茲米稱區域發展局有意在上述地段展開聯營旅遊發展計劃,但檳島市政局還沒有收到或批准任何發展圖測。”

地稅單寄廣汀會館
當山寺代表感到不明

峇都丁宜公塚屬於檳榔嶼廣東暨汀州會館?根據當山寺理事會的代表李雙喜向記者出示的公塚土地稅單業主地址,是廣東街門牌50號的廣汀會館。

當山寺理事會的代表葉雙喜對此感到不明,並表示有關地段是公塚信理會主席陳聰明的祖父留下,目的是讓峇都丁宜居民往生後有片葬身之地。至於土地稅單為何寄給廣汀會館則不得而知。

另一名代表沈亞才則堅持不移走墳墓,並要求州政府行使權力,在問題未圓滿解決前,不要批准任何即將在公塚旁進行的發展計劃。

李永光:接區域發展局函件
曾被要求清理墳墓

廣汀會館總務拿督李永光接受訪問時,透露廣汀會館去年曾2次接到檳州區域發展局來函,要求會館清理佔據區域發展局土地的墳墓。

“早年從中國南來的先人,通常會寄宿在不同籍貫的會館。所以,我們不排除土地稅單上寫上廣汀會館的地址,是因為公塚信理員曾住在廣汀會館。”

不過,他表示會館在這一方面已經無法考究,只好根據地契和西南縣署的資料,回函向檳州區域發展局表示墳墓和公塚不屬於廣汀會館。

“也許因為這樣的原因,區域發展局在程序上認為地主已經放棄清理墳墓的權力,才會產生今日的局面。”

No comments: